眼科药物正迅速跃升为医药产业的新增长极,成为资本、技术与政策共同聚焦的“黄金赛道”。在这一热潮背后,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庞大且未被充分满足的眼健康需求:我国51.9%的儿童青少年受近视困扰,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2%;超五成成年人日均使用电子设备2-6小时,眼疲劳问题普遍;而老龄化加剧让白内障、黄斑变性等老年眼病防治需求激增。
来源: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眼健康行业研究报告》眼科药物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研发也因此迫在眉睫,但眼科药物研发堪称“高精尖”领域,存在诸多技术壁垒与研发难点:眼球结构精密,球内给药需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轻微震动就会导致给药失败,直接干扰药效评价结果;眼科疾病具有特异性,如近视与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大相径庭,对药效靶点的选择和验证提出极高要求;动物模型与人类眼部生理存在差异,常规啮齿类模型在房水循环、视网膜细胞分布等方面与人类不符,导致药效预测准确性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实现体外药效筛选?体内药效研究中又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从动物到临床的转化过程中,如何克服生理结构差异、个体差异等诸多挑战?眼科领域中,Modality(药品类别)维度Top 10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眼科给药选择实验动物的优缺点比较[1]2025年7月31日19:30,医药魔方旗下聚焦医药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和先进技术类栏目【魔方学苑】直播间,特邀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眼科中心总经理 梅华博士围绕“眼科药物的非临床药效研究策略”的主题进行分享。对眼科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紧行动,现在扫码填表即可享受免费预约特权!
嘉宾介绍梅华 博士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眼科中心 总经理
剑桥大学生理、发育与神经科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眼科学博士后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眼科学系助理教授拥有20多年药物研发经验,其中14年专注于眼科新药研发。拥有4项眼科新药专利,药物分别处于临床一期,临床前,和优化阶段。药物类型涵盖肽类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及小分子药。适应症包括眼前段和眼后段疾病。
主导从靶点发现到IND的全流程,确保药物研发策略与临床需求高度契合。发表18篇同行评审的国际文章,参编专著1部,曾担任美国NIH基金多个眼科项目的评审员。